從傳統文化看中國畫的精神歸屬

  • 作者:陳迪和
  • 來源:美術報
  • 2017-11-08

陳迪和 秋晴 136×68cm

  古人云“畫以載道”“無德不成畫”“作畫先做人”。其實繪畫一般分為兩類,一類建立在工具材料和技術的基礎上,主要以物象及人類個性的表現為目的,為物質性繪畫,屬於一種生活技藝或工具;一類建立在某種思想理念的基礎上,主要是對某種觀念的探索和表達,為精神性繪畫,存在於文化的範疇內。如中國的文字和書法。中國畫師法自然,法無定法,並非存在於技藝之中,而同中國的漢字和書法一樣,都屬於中華文化的一種存在形式,因此中國畫雖然是一種繪畫藝術形式,但更多是一種文化和修養。

  幾千年來,中華文化以“道”和“德”為主體,也可說是一種“道德”文化。“道”的最簡單解釋就是規律,“德”是“道”的體現,也就是按規律辦事。“道”和“德”在一起成為“道德”,是我們傳統的方法論,即一切從根本出發,是人類社會解決一切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是人類社會的思想行為準則。有人說法律才是社會的準則,其實法律也是“道德”的一種,只不過是人為強制性的。“道德”作為文化,作為“做人”的標準,從精神上規範人類的思想和行為,能有效地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關係,規範社會秩序,從而確保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中華民族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這種“道德”文化偉大的有力證明。

  歷史以來,有一個最大的理叫“天理”,有一個最大的使命叫“天命”,這“天意”“天理”“天命”都屬於“天道”。這裏的“天”即為至高無上,最簡單解釋就是“自然”,“天道”即為自然規律。“天意”無違,“天命”難違,“天理”不可違,違則遭報。也就是說凡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事與物,都將會遭到懲罰。古代帝王下詔叫“奉天承運”,世間善舉叫“替天行道”,生活中人們最直接的用語是“知道不知道”,這些屬於“人道”,即循乎自然,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是為“德”,亦為“做人”。也就是說“道”分為“天道”和“人道”,“道”和“德”合一為“道德”,“人道”合於“天道,即“天人合一”。只有人類的一切思想行為能與自然統一,才能讓社會同自然一起而永恆。

  “天道”作為自然規律,直接表現是自然律令,按傳統分為定律和常律。定律是一切事物都無法逃脫的規律。如有生就有死。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由定律規範了秩序,一切事物都由定律來控制,無一可逃可免可違。常律是指不同的事物以及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條件下各自不同的規律。也就是說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規律,而且在不同的條件下同一事物也有各自不同的規律。

  “人道”即為人之道,其直接表現是“做人”的思想、法則和行為。“人道”一般分為“心道”和“身道”兩種。“心道”即“心悟”“心覺”和“心修”,指人從內心對一切事物的了悟、明解和融合,達到心與自然的統一。其文化表現形式有多種,如中國的漢字、詩文、書法、繪畫、琴、棋、印,以及中醫和武術等。“身道”即“行道”或“循道”,身體力行,是“德”的具體行為表現。指按規律辦事的具體意向、方法和行為。

  “道”亦是“真善美”的化身。“真”是事物的本原,是“道”的本身;“善”和“美”則為“德”,是一切順應規律的积極向上的思想和行為。中華文化以“道德”為核心,“真善美”是其致力的追求。中國畫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繪畫形式,是一門“道”和“德”的藝術,秉承了中華文化的全部精神和特性。

  中國畫是一種規律性繪畫。“畫以載道”是中國畫的本質,“道”是“規律”,也就是說中國畫是一種規律性繪畫。規律性繪畫就是以自然規律為法則,以事物的外在形態特徵和內在規律為表現形式的繪畫。其主要表現特點是求真性、分類性和歸納性。

  求真性,“真”是中國道家文化的核心,求真就是對一切事物本質的致力追求,也就是致力於對一切事物各種規律的探索和研究。求真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畫從來不着力於物象表面形態的模仿,即不拘泥物象在人眼中的摸樣,而是歸納出物象的外形特徵以及內在的性質特點,採用最簡單的毛筆點線結構形式,按規律進行勾勒和描繪。如山按脊走線,水按波走線,木按枝節,花草恭弘=叶 恭弘蒲按筋脈,人按形骨,衣按紋褶,一般物體按邊角等等。以線定形是中國畫的基本方法,如十八描。力求表現的是物象內在的氣質和精神,要形似更要神似,即“以形寫神”,也就是“寫意”精神。神和意都是指事物的內在本質。中國畫既要把握物象的外部結構規律,還要把握物象的內在規律,因此,中國畫是一門正宗的“真”學。

  分類性,中國畫是一門分類學,中國傳統文化是求真文化,也是規律文化。規律存在於意識形態中,不可能實驗得來,只能通過心悟的形式,以統計、分類、歸納和總結等各種方法得來。因此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一個最為龐大而複雜的分類學。如天分宇宙日月星;地分東南西北中或山海湖漠原;曆法分年月日時辰和春夏秋冬24節氣等等,對應的都是萬物變化之規律。《周易》則是世間最為奧妙的分類學之一,按八卦的變化形式,應對萬物的變化,把萬事萬物按無數變化的因素進行分類,以找到一切事物之規律。中國畫亦如此,一是對一切事物按不同因素進行分類,二是對與之對應的各種筆墨形態或方式方法進行分類。對單一事物都採取遞進式分類方法,直到事物的每一個精微的方面,以達到對事物全面徹底的把握。如畫梅花,先分干枝老幼嫩,再按出枝形態分左中右上下正斜,再按時令分風晴雨雪早中晚冬春,再按花形分開、半開、初開、蕾,再按花向分正、仰、俯、左側、右側、背,再按花向程度分一、三、五、七、九分等。與之對應的是各種形態下梅花外形特點和內在特徵結合而成的筆墨形態或繪畫方式方法的分類。繪畫時就像中醫對症抓藥一樣,考慮的只是錢和兩的問題,這就是“胸有成竹”的來由。因此中國畫是一門精深的分類學。

  歸納性,中國畫是一門歸納學。統計分類與總結歸納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基本特性。中國畫的歸納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對各類自然物象形態特點的歸納,二是對各類物象的內在規律的歸納,三是根據自然物象的形態特點和內在規律歸納成對應的筆墨形態。前兩個歸納在心裏完成,后一個歸納在畫面上完成。歸納既是一種知識和經驗,更是一種修養和智慧。正因如此,中國畫是唯一擁有畫譜的繪畫,如《三希堂畫寶》《芥子園畫譜》等。畫譜中都是各類物象對應的筆墨形態及技法。如畫各類山體的筆墨形態有斧劈皴、披麻皴、亂麻皴、雨點皴、釘頭皴等;畫樹有勾恭弘=叶 恭弘法和點恭弘=叶 恭弘法,點恭弘=叶 恭弘有個字點、竹字點、眾字點、菊花點、梅花點、胡椒點等多種符號形態,加以中側順逆等用筆形態和枯濕濃淡粗細虛實等用墨形態,則有數以無計的點恭弘=叶 恭弘筆墨形態,對應的是各類樹木在各種條件下的規律形態。畫譜中的各類物象的筆墨形態只是一個基本歸納,落實到繪畫時則有一個畫家個性歸納,從而形成畫家個性面貌。中國畫的歸納是一個非常複雜而紛繁的事,需要十分的心修和智慧,面對世間萬物,人的一生難窮其一,只能依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和積累,也是人類智慧的積累。所以中國畫是“先習故人,再習自然”。那些離開了規律性的歸納而隨意妄造或照物宣科的筆墨形態都不是中國畫的本質。

  中國畫是以定律為基礎的繪畫。中國畫法無定法,而師法自然,其核心是“道法自然”。自然由定律控制,因此中國畫是一種建立在定律基礎之上的繪畫形式,即由定律決定了其基本性質和特點。也就是說中國畫是學習自然,按照自然的法則來組建自己的世界。自然中定律很多,通過歸納,決定和影響中國畫的主要有如下九大定律:

  守一定律:守一定律有兩層意思,一是一切事物都是陰與陽或性與相的統一,即精神與物質的統一;二是性永恆,相變異生滅,所以性是事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因此中國畫永遠是形與神的統一,要求“形神兼備”。中國畫永遠是有形的藝術,但生於形,而不拘於形,精神是第一位的,要求“以形寫神”。這裏要說明的是,守一定律講的是世界觀,也是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問題,也正是中國傳統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根本區別。

  二元定律:二元定律是指一切事物都存在於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之中。也就是說世界是由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構成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反兩面的,世界是二元的。二元定律講的是世界的存在形式,包含有矛盾的對立統一定律,是世界最早的哲學世觀。因此中國畫永遠都是一個二元世界,是一個對立和統一的世界。中國畫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整體還是局部,立意還是技法,無不講究的都是形與神、情與景、動與靜、筆與墨、黑與白、點與線、線與面、粗與細、長與短、疏與密、濃與淡、枯與濕、曲與直……等等的兩個方面。中國畫的一切筆墨形態都是在某兩個方面之間的轉換變化形態。

  玄三定律:“三”在中華文化中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数字,於自然中也是一個神奇的数字,三點決定一個平面、三足鼎立、事不過三,物質由三個形態構成等等。古人說天地為二,人為三;《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講的都是一切事物發展和變化的形式,即從量變到質變,“三”代表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就是玄三定律。亦同於三七定律。其實一切事物都在始與終或生與死的二元世界里,整個發展過程一般都有兩次量到質的飛躍,一次走向成熟一次走向消亡。玄三定律在社會生活中影響十分廣泛,在中國畫中同樣是方方面面,“三”是中國畫的構圖法,即三角形構圖,Z和S構圖則為多個三角形;“三”是中國畫的物象定形法,即中國畫的所有物象都是三面定形;“三”是中國畫的筆墨基數原理,即畫山石樹木花草恭弘=叶 恭弘苔等等都以三數為起; “三”是中國畫中各個方面都無法逃避的数字。

  四空定律:“空”是佛教的核心,“四大皆空”指的是物質世界“地、水、火、風”四大組成元素皆為虛無。即“相剎那變異,生滅相續”。其實一切事物都存在於“色、氣、形、時”四度空間里,色是相色,氣是氣象,形是空間,時是時間,而這四個方面都是變化的,稍縱即逝。四空定律是宇宙變化定律,是世界的本質和基本定律,即一切事物都是發展和變化的,是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在時間的長河中,一切事物都只是那一顆顆晶瑩的水滴,瞬間蕩然無存而悄然而去,留下的只是內在精神的痕迹。中國畫就是一種以變應變,把握精神,運用規律,實現自我的藝術。我們的祖先歸納出世間萬物形態結構規律,即點、橫、豎、撇、捺、提、折、圓彎勾、折彎勾等九個基本點線形式,作為筆劃結構組建成了漢字,把漢字的筆劃形態和運筆形態相結合按規律進行變化,就有了書法,把書法的點線形態和人性相結合按規律進一步變化,用以描繪世間萬物形態,就有了中國畫。中國畫的基本特點就是變化,使用工具都是特製的,毛筆、墨、宣紙等共同特性就是變化;繪畫技法是變化的,叫法無定法而師法自然;筆墨形態是變化的,盡在枯濕、濃淡、曲直、粗細、虛實等等之間;畫面結構形態是變化的,在似與不似之間。反正中國畫的一點一墨都是變化的,變化是真諦也是追求。

  五行定律:“五行”是中國古代道家的世界觀,是一種對世間萬物關係的認知。五行定律是宇宙萬物關係定律,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事物之間都是相生相剋的關係。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獨立於群體之外,一切個體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五行定律在中國古代的各類學科中,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應用都十分廣泛。在中國畫中,五行定律既是一個基本法則,又是具體的方式方法。中國畫的筆、墨、水、色、紙等五大元素就是相生相剋的;中國畫的物象關係皆為筆墨關係,都是對立統一的相生相剋關係;畫面點線結構要求是散而聚分而合,相交不相接;畫面處理方法是異則生同則克,如以淡破濃、以濃破淡、以線破面、以面破點、以色破墨、以墨破色、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等等。

  六合定律:“六合”古稱天地四方,意為天下一統。古人根據太極陰陽把天下萬物按各方因素分為十二類成為地支,再配以十天干以及五行等因素更進一步細化分類而具體化,用以解釋天下之因原。六合定律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決定和影響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實現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而走向成功,就需要各方面因素達到相合相利和諧統一。六合代表多方面因素的統一,是事物成功的條件。在中國畫中,前人總結了許多影響中國畫的因素,如“六長”、“六法”“六要”、“六氣”、“六遠”、“六彩”等等,都是希望從各個方面因素來把握畫面和諧統一。一幅好畫往往需要各方面的完美結合,如點線、色墨、情景、動靜、形意、氣韻等等。

  因果定律:整個世界都是由規律控制的,一切事物都在按規律運行,每一事物的發生、發展和存在肯定都取決於前面事物的發生、發展和存在。因果定律在中華文化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在中國畫中既是遵守的法則,又是十分注意的事項。中國畫是規律性繪畫,每一筆的取向就決定了后一筆的走勢,畫面絕不會存在無緣無故的筆墨。如中國畫的物象關係,不按視覺透視關係處理,而按筆墨關係處理,筆墨關係是相互對比的關係,也就是一種因果關係,以濃呈淡,以淡呈濃,以實呈虛,以虛呈實等等,每一筆都是前一筆的果,又是后一筆的因。中國畫的整個畫面都是因果相接的。

  和中定律:“和”是中華社會的精神追求,也是宇宙之規律,一切事物都在定律的規劃下按各自規律有序的運行,達到對立中的統一,這就是“和”。天地之間氣為和水為中,氣立高岸,能平世間溝壑,得天地之靈;水立低處,能聚萬物之勢,得天地之恆。和中定律則是事物的運動定律,即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事物的運動既是縱向又是橫向的,是波狀起伏性的。也就是說事物的兩個方面總是圍繞一个中心來迴轉換而變化。和中定律是宇宙大定律,是一切事物的存在狀態,也是事物平衡定律,因為平衡、穩定、和諧、中庸等等都只能在運動中實現,涉及到事物發展的方方面面。在中國畫中無論立意、構圖、造景還是筆墨形態,都與和中定律有關。如Z形和S形構圖法;線條以曲為美;中國畫講“寫”,“寫”就是一種運動性的筆法形式,中國畫的一點一墨都要求是動態的;中國畫講布局,要疏密、黑白、高低等等都錯落有致,也就是整個畫面都是動態的。

  無為定律:“無為”是道家核心理論,謂“無為而無不為”。幾千年來,是中華社會治理天下的重要學術思想。無為定律是事物的終始定律,指一切事物始於無,終於有,而歸於無。同時,無為定律又是中國傳統的辯證法,即無中則有,有中則無,無為則有,有為則無,故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虛無中一切都存在,存在中一切都虛無,無為則一切存在,有為則一切虛無,因此該為則為,不該為則不為。人類只能利用規律,無法改變規律,無為定律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法則,中國畫的點線結構或線描法就是取其規律而棄其面面俱全;中國畫講留白,少有滿構圖;中國畫講透氣,虛實相間;中國畫用筆總是“意到筆不到”或“筆斷意連”;畫面布局“密不透風,疏能跑馬”等等。

  中國畫是“人道”的綜合體現。中國畫更多是一種“心修”和“心覺”,屬於“心道”,是一種“人學”和“心學”。其主要表現是中國畫的養智、齊物、怡情、明理、崇上等多個方面。

  中國畫是養智的。中國畫講“寫真”,“寫真”即“求真”,“真”是事物的本原和本質,也就是事物內在的規律。在自然面前一切事物都只是一個時間概念,留下的只有內在規律的印記。中國畫講“寫意”,“意”是“心”與“音”的統一,是事物外在形態和內在本質的統一。既要掌握事物的內在本質,又要把握事物外在形態特徵,更要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則需要一個廣闊的心胸和超越的視野,要跳出事物之外來解決問題,也就是智慧。中國畫就是一個智者,總是站在時間和空間之外,用“道”的眼光俯視着世間的一切,追求的是所有事物的本來,是智慧的集結。

  中國畫是齊物的。“齊物”是讓世界萬物一樣的成長,這是宇宙的仁愛,也是宇宙的法則。中國畫講“寫神”,“神”是“精神”和“意識”,中國畫視世間萬物跟人一樣都是有意識的、有精神和靈魂的。中國畫追求的是事物內在的表達,無論是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力求其氣、其勢即其內在的精神。中國畫講“寫生”,“生”是“生動”“生氣”“生態”“生活”“生命”,中國畫視萬物為生靈,畫面中要求每一筆一墨一景一物都是充滿活力的生命。如畫竹恭弘=叶 恭弘都是一筆橫舟,二筆燕尾,三筆飛雁,四筆落鴻等等,筆筆生活靈動。中國畫講“寫形”,“形”是“形象”“形態”“形狀”“形體”,是一切事物存在之所在。中國畫永遠是有“形”繪畫,畫面上的每一點一墨都會在宣紙中留下痕迹,這是對一切事物生命體的敬重。所以中國畫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人類自己,是有形態、有靈魂、有活力的生命象徵,是自然的齊物之道。

  中國畫是怡情的。“情”是情感,是人間永恆的主題。世間萬物都是因為各自的使命而存在,中國畫也是圍繞着情感來展開的,中國畫視萬物為生靈,就是寄情於萬物,借物抒情;中國畫“寫景”,情景相融;中國畫“寫趣”,情趣相生;中國畫明理,情理相通;中國畫天人合一,每一點一墨都依情而發,情感是中國畫的核心主題。

  中國畫是明理的。中國畫是規律繪畫,既以規律為基本法則,又以規律為表現內容。規律既是自然之理,又是社會之理,更是為人之理,因此中國畫並不是以描繪物象為第一目的,而是通過物象描繪形式來表達自然之道,也就是通過一筆一墨來講述天下萬物之理的。明理是為德,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無德不成畫”了。中國畫的一點一線都是按道而生秉理而行,中國畫視天下為蒼生,既畫千山萬水,也畫一草一木,即“一花一世界、一恭弘=叶 恭弘一菩提”;中國畫視萬物為一體,一切相輔相成,如畫樹一棵取勢,兩棵相靠,三棵相抱,四棵五棵種類相間,穿插而成;中國畫視宇宙為和,點線按韻而行,依氣相接,順勢相承,萬物各得其所又相依相襯,如山水畫中石有大小,峰有高低,嶺有陡緩,山有陰陽,木有春秋,水有緩急,路有出入,林有疏密,景有深遠,物有動靜等等。這些都是自然法則,也是為人之理念。

  中國畫是崇上的。“崇上”就是“唯美”,“美”是中華文化中最為深奧之詞,也是中華文化致力的追求。一切事物都是按規律運行的,按規律辦事即為“德”,但人類只是利用規律以實現自我,不是所有規律都要遵循的,而是許多的規律需要規避的。自然中的規律非常多,有的規律引領事物走向成功,是积極向上的,這就是“美”,是人類的追求;有的規律引領事物走向消亡,是消極的,這就是“止”,即必須規避。遵循規律和規避規律都是“德”的體現,對“美”的致力追求,同時儘力規避消極的,這就是“崇上”。中國畫是講品論格的,自古就有“三品”、“九品”、“二十四品”等品位之分,如神、妙、能三品。也有“四格”、“八格”之論。題材上亦有“四君子”、“六友”等。同時中國畫歷來都有禁忌和規避的,如“三病”、“六氣”、“十二忌”等。這些都是從藝、從道、從德等多方面進行劃分的,有忌有止、有追求、有褒揚,中國畫是积極的、向上的和化心的。所以歷來有“畫品即人品”之說,一幅畫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品位和做人的水準。

  中國畫就是這樣至真、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智、至美和至聖,既是技與藝的結合,更是道與德的結合,是道的藝術,德的藝術,更是人之為人的藝術,也是洗心的藝術。文以載道,畫以載道,中華文化要求按“道”的方式行走,實現人與自然的統一而走向永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中國畫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傳承,是世界藝術瑰寶,更是珍貴的人類精神財富,中國畫的健康發展,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保證。

名家訪談更多»
文匯藝術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