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前美國畫報上的中國人與華夏景觀

  • 來源:澎湃新聞
  • 2017-11-15

北京大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美國畫報上的中國:1840—1911》收錄了辛亥革命之前美國報紙雜誌和書籍等出版物中近千幅跟中國相關的版畫插圖和封面。該書編者張文獻教授為美國羅林斯大學奧林圖書館檔案特藏部主任及美國檔案學會會員。該書通過展示1840—1911年這71年間的近千幅版畫,直觀而生動地向讀者介紹了這一時期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清末華夏大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早期赴美華僑們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逐步融入美國社會的。“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摘選書中部分插畫與編者的評述。

中國迷宮(In the Chinese Labyrinth),《頑童雜誌》1901年2月6日,中心插頁。

中國迷宮(In the Chinese Labyrinth),《頑童雜誌》1901年2月6日,中心插頁。

庚子之變,美國以西方領袖自居,其心態與歐洲列強也不完全相同。《頑童雜誌》形容中國的形勢像迷宮一樣錯綜複雜,稍有不慎就會戰端再起,後果無法預期。圖中美國山姆大叔舉着謹慎的汽燈小心前進,隨後而行的英德俄日奧神態各異,但誰也不敢去碰地上“開戰理由”的圈套。

難以孵化的巨卵(A Troublesome Egg to Hatch),《頑童雜誌》1901年4月6日,中心插頁。

難以孵化的巨卵(A Troublesome Egg to Hatch),《頑童雜誌》1901年4月6日,中心插頁。

八國聯軍雖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但面對錯綜複雜的中國問題,仍是不得要領。在《頑童雜誌》1901年的漫畫里,列強試圖改變中國的企望與其力不從心的挫折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貿易之門( As to China),《頑童雜誌》1902 年3 月12日,封面。

中國貿易之門( As to China),《頑童雜誌》1902 年3 月12日,封面。

隨着義和團運動被鎮壓,中國最後的貿易堡壘也被列強擊破。美英日自封為中國貿易的看門犬,而《頑童雜誌》漫畫的註解說明,保持門戶開放的最好辦法是不讓它關閉,一副十足的霸權主義嘴臉。

中國暫時安全(China Safe — for the Present),《頑童雜誌》1902年4月9日,封面。

中國暫時安全(China Safe — for the Present),《頑童雜誌》1902年4月9日,封面。

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后,德國霸佔山東,俄國控制東北,吃得腦滿腸肥。《頑童雜誌》諷刺漫畫里,俄國與德國心滿意足地打着飽嗝自語道:我們當然需要和平,吃飽了活動有害健康!

剪掉你的辮子(Why You No Cuttee off Your Queue?),《頑童雜誌》1912年1月31日,封面。

剪掉你的辮子(Why You No Cuttee off Your Queue?),《頑童雜誌》1912年1月31日,封面。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清政府被推翻,民國成立,中華民族邁入新的歷史紀元。《頑童雜誌》1912年1月31日的封面漫畫上,中國士兵已經用文明進步的剪刀剪掉了象徵奴役落後的辮子,並反問山姆大叔:你什麼時候也剪掉你的辮子?辛辣地諷刺了美國政治深陷兩黨惡鬥的漩渦。

鄉村少女(A Country Girl in Summer),《哈潑斯月報》1895年8月,359頁。

鄉村少女(A Country Girl in Summer),《哈潑斯月報》1895年8月,359頁。

拉爾夫在水鄉河畔遇見一位十四五歲的美貌少女,不僅容貌美麗,而且舉止大方,對一行人啟齒微笑,招手致意,不像其他的中國女子一見洋人馬上躲避。但雙方言語不通,一個岸邊,一個船上,只能手勢比畫。拉爾夫對這位“終生難忘”的姑娘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只見她牙齒雪白,眼含笑意,举手投足優雅美妙;上着黑白背心,下穿藍花褲子,頭髮梳得一絲不苟,鬢邊還插着叫不出名字的黃花。如此種種,彷彿浣紗西施再世,即使今天看來也是出水芙蓉般純美無瑕。

水鄉崑山( One House in Quin-San),《哈潑斯月報》1895年6月,15頁。

水鄉崑山( One House in Quin-San),《哈潑斯月報》1895年6月,15頁。

美國記者花費了大量筆墨描繪中國江南水鄉的風韻,只是不知船上這位男士正在向依窗而立的女子說什麼。

廣州船民(Group and Residence of Fishermen near Canton),《中國總論》第2卷,15頁。

廣州船民(Group and Residence of Fishermen near Canton),《中國總論》第2卷,15頁。

衛三畏在其著作中對廣州沿海的漁民亦有記載。據其描述,這些船民十分勤勞,卻並不安分,有時也做打劫的勾當。當船隻老舊不能出海以後,船體就成了他們陸上的家園。

飲酒划拳(Guessing-Finger Is the Favorite Game),《哈潑斯月報》1895年11月,952頁。

飲酒划拳(Guessing-Finger Is the Favorite Game),《哈潑斯月報》1895年11月,952頁。

划拳又叫猜枚、猜拳、拇戰,起源於漢代,是中國飯局交際中一種即興娛樂的遊戲。划拳不僅鬥智斗勇,增添酒興,烘托喜慶,且因玩時須喊叫比劃,極易讓人興奮。《哈潑斯月報》插圖描繪了酒席上中外人士酒酣耳熱,吆五喝六,氣氛十分熱烈,一旁還有數名女子斟酒奏琴相陪。

媽媽,鈴鐺會響嗎?(Say, Mamma, Will It Ring if I Pull This?),《馬蜂雜誌》1889年10月5日,5頁。

媽媽,鈴鐺會響嗎?(Say, Mamma, Will It Ring if I Pull This?),《馬蜂雜誌》1889年10月5日,5頁。

這幅漫畫描繪了一家華人古玩店內的場景,意在嘲笑在美華人的髮辮與西方社會規範格格不入。女童埃德娜扯着店主的辮梢,天真地問道:媽媽,鈴鐺會響嗎?

華工買帽( A World Grabber),《頑童雜誌》1902年4月16日,6頁。

華工買帽( A World Grabber),《頑童雜誌》1902年4月16日,6頁。

《頑童雜誌》1902 年4月6日漫畫對在美的猶太人和華人有着明顯的種族歧視傾向。圖中一名來自德國的猶太帽商正在咄咄逼人地向來自香港的華工推銷他的圓帽:買一頂吧,我的朋友,只要25 美分,賠本我也要做成這筆對華貿易!

難題迎刃而解( Difficult Problems Solving Themselves),《哈潑斯周報》1879年3月29日,256頁。

難題迎刃而解( Difficult Problems Solving Themselves),《哈潑斯周報》1879年3月29日,256頁。

19 世紀末美國東西兩岸針對黑人和華人的種族歧視和迫害,導致了許多人選擇逃離傷心之地,一路遷徙去尋找新的幸福之鄉,納斯特以此為題在1879年3月29日的《哈潑斯周報》上發表漫畫。圖中一名華人在閱讀舊金山暴徒發布的告示,而與其他白人移民一起的年輕黑人則手持自由人的包裹向著西部揮帽憧憬。

束手束腳(His Hands Tied),《馬蜂雜誌》1882年4月14日。

束手束腳(His Hands Tied),《馬蜂雜誌》1882年4月14日。

國會通過《排華法案》后,美國第二十一任總統切斯特·阿瑟(Chester A. Arthur,1829–1886)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是與中國修訂的條約,另一方面是來自國內的強大政治壓力。有鑒於1879年的國會《排華法案》曾經被當時的海斯總統否決的前例,《馬蜂雜誌》認定總統阿瑟已經被特殊利益集團收買。在其4月14日的封面漫畫中,阿瑟被醜化成一條腿已經穿上了華人褲子的政客,身後還有華人在幫他梳理髮辮,阿瑟腳上分別束縛着“無知”和《聖經》的鐐銬,雙手則被“華人資金”和“輪船與鐵路運輸利益”緊緊捆綁,面對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排華法案》無能為力。圖下並附有註解:管理自由民者當首先解放自己。

千鈞一發( At Last the Democratic Tiger Has Something to Hang On),《哈潑斯周報》1882年4月22日,256頁。

千鈞一發( At Last the Democratic Tiger Has Something to Hang On),《哈潑斯周報》1882年4月22日,256頁。

《哈潑斯周報》1882年4月22日刊登納斯特作品,辛辣地諷刺了民主黨在通過《排華法案》過程中所起的惡劣作用。民主黨在南方蓄奴問題和美國內戰中站到了錯誤的一邊,實力大挫,白宮長期由共和黨人把持,後來發現通過掀起種族恐懼與歧視對其迅速恢復政治影響力大有幫助,因此在排華問題上不遺餘力。圖中華人緊緊抱着總統“否決”的小樹才不至於墮入深淵,而華人的髮辮卻成了民主黨人賴以生存的救命稻草,在作者眼裡這是何等的諷刺,納斯特毅然把自己的名字簽到了華人的一側。

自取之辱([Dis]“Honors Are Easy.”Now Both Parties Have Something to Hang On),《哈潑斯周報》1882年5月20日,317頁。

自取之辱([Dis]“Honors Are Easy.”Now Both Parties Have Something to Hang On),《哈潑斯周報》1882年5月20日,317頁。

由於國會將禁止華人移民的期限從二十年縮短為十年,總統阿瑟隨即於5月6日簽署通過,《排華法案》最終成為了美國法律。納斯特於是在5月20日的《哈潑斯周報》上以漫畫方式嚴厲譴責了這一行徑。在納斯特看來,總統與共和黨在排華問題上最後與民主黨妥協,似乎保全了臉面,卻是對林肯價值觀的背叛和對共和黨平等寬容核心理念的拋棄。共和黨在排華問題上與民主黨沆瀣一氣,是自取之辱的表現,為極不道德和不公正之舉。圖中懸崖上美國“自由”的小樹已經被連根帶起,手抓樹枝的華人仍在拚命掙扎,辮子下面還吊著民主與共和兩黨,心灰意冷的作者最後將自己的名字簽到了海水裡。

名家訪談更多»
文匯藝術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