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俗大雅張毅敏

  • 作者:王幅明
  • 來源:大公文匯客戶端
  • 2017-12-13

寫畫家張毅敏,如何開筆?躊躇之間,突然想到兩個字:雅與俗。作為重要的美學辭彙,談論藝術家,很難繞開。而對於張毅敏,這兩個字又尤為重要。它們一直陪伴他成長,如影隨行。他探索這兩個字,實踐這兩個字,最終走向一條亦俗亦雅,形俗神雅,大俗大雅之路,進入雅俗共賞的的大境界,獨具個性,卓然成家,贏得眾人稱道。

毅敏做人低調,為人純樸、隨和。面上,看不到藝術家們常見的“造型”,也沒有所謂的“派頭”,高雅是裏子,隱藏在骨骼間,只有同道或異性才能感覺到。

張毅敏作品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曾經同為期刊人的身份,使筆者與毅敏有機會相識、交流。交流中發現了共同語言,一是處世態度接近,二是對藝術的熱愛。因之,才有了20多年不變的交往。

一、寄情田園畫展

2012年11月24日,由全國消防部隊文聯、河南省文聯、武警河南省消防總隊主辦的“寄情田園·張毅敏書畫作品展”在鄭州升達藝術館隆重開幕,《張毅敏書畫集》同日首發。來自全省各地的數千名書畫愛好者見證了這一高人氣的藝術盛會。百餘幅書畫作品吸引了一撥又一撥觀眾,幾天之中觀眾絡繹不絕。這樣的場面在藝術館以往的展覽中很少出現。畫展好評如潮,由此奠定了張毅敏作為河南花鳥畫創作優秀代表的地位。時任河南省文聯主席兼美協主席的馬國強即席講話,給予畫展很高評價:“毅敏的畫不但具有用筆酣暢、筋骨內含、不溫不火、不激不厲、造形生動傳神等特點,而且意境幽邃、內蘊豐富。欣賞他的作品,你會感到是一片寧靜的天地,清新的環境,祥和的氛圍,鳥語花香,生機盎然。讓你不知不覺中忘卻了憂愁與煩惱,忘卻了身外雜亂紛繁的世界,進入了內心清幽、靜謐、安詳的境地。”他認為張毅敏的作品讓一些容易畫俗的題材變得雅緻,著實不易,看得出畫家是下了真工夫的。畫展的內容十分豐富:牡丹、蘆花、荷花、鴛鴦、翠鳥、紫藤、鵪鶉、秋菊、冬梅、雄鷹、松鼠、牽牛花、南瓜、葫蘆、蘭竹、喜鵲、遊魚、向日葵、魚鷹、麻雀、石榴……幾乎常見的題材都被他一網打盡。真可謂緊扣畫展的主題“寄情田園”。同時深深感到畫家對生活的熱愛和尋求自然之美的追求,尋常的花花草草,蟲魚家禽等,在他筆下活了起來,題材雖俗,但經過畫家的提煉、加工、構思、創作,作品變得雅緻、生動、傳神。

張毅敏作品

除了花鳥,還有少量山水,多幅書法。他的書法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畫家字,而是經過長期臨帖領悟後形成自家風貌的書法家的字。他屬於繪畫書法兼修又都有所成的書畫家。畫作都是精選出來的。每幅作品均有可圈可點之處,都有較高的美學品位。既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又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對古人的借鑒是明顯的,但已與古人拉開了遠遠的距離。其中畫幅最多、最受好評、具有標誌性的作品,當數麻雀和石榴。他的聚焦成功了。畫展之後,不少收藏家盯上了他的麻雀和石榴。一些媒體稱他為“麻雀石榴王”“中國麻雀石榴畫第一人”。

有感於老友的畫展空前成功,筆者寫了八個字相贈:畫得地氣,書有清風。款識:觀寄情田園·張毅敏書畫作品展,彷彿回到久別的故鄉。

張毅敏作品

二、為花果、鳥雀傳神

張毅敏的國畫以花鳥畫為主攻,之前因在消防部隊做宣傳工作需要,他還涉足油畫、宣傳畫、連環畫、漫畫等。國畫也畫人物、山水。一位建築藝術家朋友看了他的畫,意味深長地說:一個畫家,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通曉聚焦的道理。藝術像一座金字塔,塔底要大,塔頂才高,追求藝術之初學習各種門類,積累各種知識是對的,但要達到藝術的高峰,還需要聚焦。教授朋友的忠告,猶如醍醐灌頂,張毅敏頓時明白了要走的路。是啊,人的一生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如果什麼都畫,可能樣樣都難精通。齊白石、徐悲鴻、黃冑等畫家哪個不是天才?但為後人津津樂道的,還不是他們經過聚焦之後的蝦、馬和驢?聚焦就是要聚出看家本領,聚出與眾不同,聚出傳世之作。如何聚焦?受齊白石的啟示“要畫自己熟悉的東西,不畫自己沒見過的東西”,再加上友人建議,他最終選擇花果鳥雀,又從中選出自己最熟悉的石榴和麻雀。藝術上有“避熟”一說。為何不選別的?比如齊白石的蝦已經登峰造極,還能再去選嗎?而畫石榴和麻雀,歷史上尚無公認的代表性畫家。

張毅敏作品

張毅敏老家院子裏有一棵老石榴樹,至今依舊枝繁葉茂。他在石榴樹下長大,與家人在石榴樹下吃飯,與小夥伴們在樹下做迷藏。他熟知石榴樹何時發芽、何時開花、何時結果。他親耳聆聽過松鼠偷吃石榴籽的聲音。他見到過麻雀啄石榴籽的情態,常常凝視石榴,用眼神與石榴對話,有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他看過許多古人和今人的石榴畫,能從中挑出畫中的瑕疵。他確信這些畫家沒有人聚焦過石榴,沒有人下大功夫研究過石榴。要想成為石榴王者,僅僅熟悉自家門前的石榴樹是不夠的。決心既定,張毅敏開始了他的深度旅行寫生。幾年時間,他去全國幾個主要的石榴產區,從中發現它們之中的異同。他去過山東棗莊、陝西臨潼等地,去的最多的是“中國石榴之鄉”鄭州滎陽市河陰石榴園。石榴原產於伊朗、阿富汗等中亞地區,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南疆等地帶回來石榴種子,栽植於長安、臨潼一帶。石榴花型豔麗,籽粒漂亮爽口,深得宮廷喜愛,楊貴妃等常常賞玩,固有拜倒在石榴裙下之說。西漢以後,石榴陸續從長安引種於山東棗莊、雲南蒙自、四川會理等地,形成幾大產區。由於各地水土有別,馴化後的石榴品種也各具特色。山東棗莊石榴園歷史悠久,是全國僅有的石榴樹王之地,樹齡近六百年,園內有數百年古榴400餘棵。棗莊的古石榴樹形狀、枝幹格外豐富,非常入畫,毅敏常說走進園內寫生就不想離開。他在多個石榴產區走訪和寫生後,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使得他畫的石榴千姿百態,笑口撩人,生動傳神,令觀者垂涎欲滴。

張毅敏作品

麻雀是張毅敏兒時的玩伴。他在麥場上與麻雀逗著玩,也曾用藤條筐設局捉雀。麻雀是人類的朋友,天性活潑,頗具好奇心,但又警惕性很高。整天嘰嘰喳喳,話語似乎很多,但能聽懂麻雀心曲的人很少。張毅敏也許可以算上一個。為了近距離觀察麻雀,準確表現麻雀的精神世界,張毅敏嘗試養過麻雀。他將捉到的麻雀關在籠子裏。令他不解的是,他餵食,麻雀並不領情。寧可餓死,也絕不進食。養不了幾天就餓死了。這讓張毅敏心生愧疚,對小生靈的氣節肅然起敬。自由自在是麻雀天然的生存方式,破壞了這種生存方式,就等於要了它們的性命。後來,他再捉到麻雀,把玩一兩天後就放飛,讓它們回歸天性。麻雀是喜歡群居的鳥類,深秋的藍天上,不時會看到數百隻群雀迎風飛翔。麻雀屬於益鳥,是有害昆蟲的剋星。但它們又不客氣地享用農民的糧食,因此,低標準年代,曾被當作四害之一受到大規模圍剿。當今在城市生活,很難看到成群的麻雀,它們常常以個體或三三兩兩的小團隊出現。由於它們特別機靈,一有動靜就跑,很難拍照或寫生。但張毅敏發現了不錯的寫生方式,開車到郊外,坐在車裏並在車頭上放些食物靜待機會,有時麻雀會在車頭上交頭接耳,還會透過擋風玻璃與人對視。一次,他在車內連續畫了幾個小時的速寫,記下了麻雀的各種姿勢和神態。這些神態最終都銘記於心。在創作時這些精靈會暫態飛向筆端。

張毅敏作品

三、雅俗之探

2015年深秋,筆者到張毅敏位於鄭州市索淩路北段的工作室造訪,對他的藝術成就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是創作室,也是展室。我跟隨張毅敏,觀賞他展室裏懸掛的部分代表作和剛畫好的新作。對每一幅作品他都作了講解,講他如何畫得既與古人不同又與今人不同。比如,石榴的籽,古人很少細緻刻畫裸露的;古人畫麻雀也很少畫群雀。他如何畫出麻雀的精神境界。一幅清新撲面的荷花圖,其高雅的氣息讓我駐足良久。還有一幅新作,是今年第一場雪後創作的《雪晴》。很少見到如此精美的雪景作品,筆墨雄厚滋潤,色彩淡雅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靜幽清遠,高高雪枝上的幾只寒雀天趣橫生。畫家自題詩雲:“晨起開門雪滿園,雪晴雲澹日光寒。四空寂靜聽鳥聲,一種清孤不等閑。”好一幅詩書畫俱佳的佳作。

張毅敏作品

在他工作室我還看到一張他與 原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合影。他告訴我,五月下旬,賈慶林來河南考察,在鄭州停留期間,他應邀和領導同志研習書畫,張毅敏在短時間裏畫了一幅雄雞枇杷圖,得到賈慶林的高度稱讚,並說比另一位已故的畫雞名家畫的還好。

我們一邊品茗,一邊探討他的成功之道。

成功是全方位的,技與道俱有,而居於支配地位的,是他雅俗共賞的美學觀。

雅與俗,是一對既古老又彌新的話題。從美學層面理解,雅意味著純正;俗則代表低俗。其語義本身有濃重的褒貶意味,表現出價值體系和社會群體的差異。在古人眼中,雅屬於貴族的、士大夫的特權文化;俗則屬於平民百姓的世俗文化。繪畫上的雅俗之分,取決於畫家的人格修養與審美觀的高下。文人畫是雅文化的代表,是中國畫的主流,欣賞者只是少數文化人;民間繪畫是俗文化的代表,是其支流,卻擁有大眾。去俗求雅應該是畫家不懈的追求,可有些畫家限於眼力、悟性和功底,以俗為雅,或知其俗而不能脫俗,終生只能作一個沒有思想的畫匠。美術史上一些大師常用雅俗共賞來彌合雅與俗的對立。能夠做到雅俗共賞,被視為畫家最理想的審美境界。

張毅敏作品

任伯年是晚清畫壇一位傑出代表。他的作品以民間習見的題材入畫,又以通俗的形式和手法表現,任伯年學習前賢的技法,但他不走“高古”一路,而以清新明豔的畫風呈現。他的畫通俗,但絕不是那種“低俗”或“市氣”,而是俗中透雅,雅俗共賞。

古人雲:取法於上。張毅敏遍學古人,尋法前賢。受影響較大的畫家有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齊白石、張大千、李苦禪、郭味渠、張書旂、王雪濤等,本省則有陳天然、李自強等。他在吳昌碩身上學到灑脫、率性,也得益於吳關於書法演畫法的啟示。張毅敏過去也愛寫字,但主要學當代人,起點不高。認識提高後,重拜古人為師,從二王、米、趙諸家中尋找出自己喜愛的名帖堅持臨學。數年之後,書法藝術突飛猛進,繪畫的線條質感明顯,題款也能得心應手,不留遺憾。他從齊白石那裏學到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美,用以創新題材;同時牢記大師遺訓“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不學其形,只悟其神。他學習趙之謙的厚重、大氣,結構完整,色彩豐富。學習張大千的以簡代繁及其精緻。最終,他在任伯年身前停下,頂禮膜拜。他的花鳥畫能有今天的高度,從任伯年身上受益最多。細品任伯年的畫,讓他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火氣、濁氣。選擇聚焦麻雀石榴這類題材,很容易畫俗。學習任伯年後,去掉了火氣、濁氣,增加了清氣、秀氣、雅氣。他驚喜地發現,他的審美觀與任伯年高度契合。不同的是,他要畫出任伯年沒有畫出的內容,它們只屬於張毅敏,屬於這個特定的時代。他也學習當下名家,但他感到,能夠與古人比肩的花鳥畫家少而又少,有些人喜歡妙作,名實不符,畫格明顯小於古人。

大俗大雅張毅敏

我言大俗,是指張毅敏的畫接地氣,來自民間,充滿人間煙火的味道,受眾面廣,有人文情懷。他把對自然、故園的熱愛傾注於筆端,讓人觀之親切,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大雅,則指他在構圖經營和筆墨及色彩語言上的清新、雅緻、大氣,是文人畫的繼承者和創新者,個人風格鮮明,畫外音頗多,有耐人品味的綿綿詩意。他的畫詩、書、畫俱全,且以書入畫,繼承了典型的文人畫傳統。為了達到他所追求的意境,有時將寫意與工筆融為一體,或局部工筆整體寫意,他稱之小寫意,別具一格,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花鳥畫領域,他堪稱依靠苦功和悟性,將民間趣味與文人藝術完美結合,達到雅俗共賞境界而獲得成功的佼佼者。

張毅敏藝術簡介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協上海創作中心特聘書畫家,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河南省直書畫院副院長,擅長畫麻雀、石榴、竹子,作品特點取法自然、雅俗共賞。代表作《逆風》在香港、臺灣、鄭州等地展出並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深受讚譽。

(首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暨翰墨香江——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中國書法·美術名家作品展參展藝術家系列之五十一)

名家訪談更多»
文匯藝術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