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遺老”華世奎,書法取顏字之骨非常可觀!

  • 2022-09-25


華世奎(1863—1941),字啟臣,號璧臣,漢族,天津“八大家”之一。祖籍江蘇無錫,后遷避於天津,是著名的書法家。

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是其代表作。

華世奎是個倔強的老頭,他16歲時得中秀才。19歲時中舉人由內閣中書考入軍機處,薦升為領班章京。1911年奕劻組親貴內閣,又被升任清內閣閣丞。袁世凱任內閣總理大臣時,升正二品。“百日維新”后,以省親為名棄官隱居天津,在意租界購置房產,以清朝遺老自居,自號“北海逸民”,終生不剪辮子,不用民國年號,不再入仕,不再參与政事,惟以詩文、書法自娛。

華世奎作為名書法家,訂有“筆單”,往年天津各南紙局多代收書件。在當時與孟(廣慧)、嚴(修)、趙(元禮)並稱為四大家。因自小父親對他寄望頗高,4歲時就指定書目讓他學習,經常站立書寫,腕力、臂力達到超人程度,為日後成為津門四大書法家之首創造了條件。華世奎的書法,真、草、隸、篆諸體,無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書法風格的要算他的楷書作品,走筆取顏字之骨,骨力開張,功力甚厚,有館閣氣魄。

華世奎經過長期的書法實踐和探索,將蘇東坡的巧結構和篆隸的筆法與顏的拙字相結合,形成了拙巧相間的“華體”書法;而且在理論上總結出了富於自己個性內涵的六種筆法,即"提、按、頓、挫、內顫、外顫"。他為人寫了許多牌匾和碑記、墓志銘等,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可資紀念的文物。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著有《思暗詩集》留世。他的書法作品也被各美術出版社相繼出版,如《津門華世奎孝經帖》等等。

華世奎對天津的文化事業十分關心,經他主持的有“崇化學會”、“國文觀摩社”、“城南詩社”等文化團體,並長期作文廟主持,做出了积極的貢獻。而且在做人方面可謂楷模,在他身上體現出高度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程克任天津市長時,因受商震囑託,每月從市財政局給華世奎撥出千元,用以其生活之需,被他堅持拒絕。於是後來每月撥出600元為崇化學會經費,餘款400元為文廟修繕費,直至日本侵入天津為止。

1942年春夏之交,華世奎故於天津里第,終年79歲。其家屬及在津遺老聯名向偽滿溥儀請謚,得賜予“貞節”謚號。

(完)

 

名家訪談更多»
文匯藝術館更多»